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应急控制后期白纹伊蚊抗药性水平调查
段金花, 蔡松武, 吴军, 阴伟雄, 邓惠, 邹钦, 林立丰
摘要364)      PDF (344KB)(986)   

目的 调查2014年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应急控制后期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为科学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登革热疫情控制后期,分别在广州市的海珠区、白云区,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汕头市潮阳区,潮州市潮安区和揭阳市榕城区登革热疫点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实验室繁殖1~2代后,采用《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 生物测定法》(GB/T 26347-2010)中的敏感基线法之幼虫浸渍法进行检测。结果 广州、佛山、汕头、揭阳和潮州等5市(区)白纹伊蚊对双硫磷和残杀威抗性倍数分别为4.92~8.33和2.35~6.23倍,呈低抗水平;对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53~31.29、8.35~38.69和2.63~37.04倍。广州市对菊酯类杀虫剂大多达到中抗水平,佛山和潮州市大多为低抗水平,揭阳市为低抗水平,汕头市大多为中抗水平。结论 白纹伊蚊的防治应坚持综合防制的原则,加强抗药性监测,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避免使用中高抗性药物,预防或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2017, 28 (2): 141-143.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11
广东省蚊媒西尼罗病毒携带情况调查研究
段金花, 蔡松武, 吴军, 邹钦, 阴伟雄
摘要263)      PDF (701KB)(934)   

目的 了解广东省蚊媒的构成、发生消长及西尼罗病毒的携带情况,为及时有效地切断西尼罗病毒病传播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广东省的广州、佛山、东莞、茂名市的城区和郊区设点,采用灯诱法调查成蚊;一步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蚊媒携带的西尼罗病毒。结果 广东省蚊媒平均密度为11.80只/灯,其密度高峰在4-5月,生境中以牲畜棚中的密度最高。致乏库蚊/致倦库蚊占捕蚊总数的89.90%,为优势蚊种。RT-PCR法未检测到西尼罗病毒阳性。结论 致乏库蚊/致倦库蚊是广东省的优势蚊种,加强监测可以掌握其消长规律,为制定适宜的防制措施和预报预警其可能传播的西尼罗病毒提供科学依据;对广东省内西尼罗热的传播媒介种类及其传播流行风险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5, 26 (6): 558-560.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6.005
广东省韶关市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调查
邓惠, 刘旭振, 蓝志忠, 胡应辉, 邹钦
摘要372)      PDF (625KB)(713)   

目的 调查韶关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WHO生物测试法, 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并与敏感品系进行比较得出抗性指数。结果 韶关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的LC50分别为0.0036、0.0060、0.2606和2.1266 mg/L, 抗性指数分别为3.60、2.73、1.53和1.24倍。结论 韶关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杀虫剂已产生低度抗性, 在实际防治中应注意轮换、合理用药。

2015, 26 (2): 203-205.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26
农村病媒生物控制卫生设施设计及应用研究
邹钦, 许立凡, 陈绍文, 苏育鹏, 张元凯
摘要348)      PDF (1658KB)(933)   

目的 设计和安装农村环境卫生的基础设施,有效控制病媒生物的孳生。方法 设计并建设一套适应农村病媒生物控制的“五防”(防蚊、防鼠、防蝇、防蜚蠊、防臭气)基础卫生设施,控制农村病媒生物,提高农民生活的环境质量。结果 对广东省2198个卫生村和20个卫生镇的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五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后蚊、鼠、蝇、蜚蠊密度比建设前均下降90%以上,居民对卫生环境满意率达95%以上。结论 在农村建设“五防”卫生基础设施投资少、见效快、效果好,居民易接受,适宜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推广使用。

2013, 24 (4): 374-376.    doi: 10.11853/j.issn.1003.4692.2013.04.031
广东省某市特殊场所家蝇抗药性调查及防制策略
段金花, 蔡松武, 阴伟雄, 刘文华, 吴军, 邹钦, 林立丰
摘要445)      PDF (850KB)(748)   

目的 了解广东省垃圾填埋厂、肉联厂等特殊场所家蝇对4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现状。方法 在野外孳生地采集家蝇幼虫,通过点滴法测定家蝇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等常用杀虫剂的半数致死量,实验数据用机值法统计分析。结果 垃圾填埋场家蝇对氯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的LD50分别为13.7179、3.5971、5.5982和0.7704 μg/虫,肉联厂分别为1.0999、0.7278、8.3314和0.5322 μg/虫,抗性系数为58~2525倍,比1996年增高了1~103倍,比1991年增高了2~1383倍,抗性水平均已达高抗以上,垃圾填埋场对氯菊酯、溴氰菊酯和DDVP的抗性水平都高于肉联厂。结论 广东省特殊场所的家蝇对部分杀虫剂产生了高抗性,对拟除虫菊酯类的抗性增长很快;垃圾填埋场、肉联厂等特殊场所的家蝇防制应实行综合管理策略,科学用药。

2013, 24 (3): 229-231.
农村病媒生物控制工作模式的初步探讨
邹钦, 许立凡, 陈绍文, 苏育鹏, 张元凯
摘要503)      PDF (874KB)(835)   
2013, 24 (1): 86-87.
一起基孔肯雅热暴发的蚊媒监控及其病毒检测
段金花, 蔡松武, 吴德, 刘文华, 吴军, 周惠琼, 邹钦
摘要516)      PDF (1433KB)(1019)   
目的 分析基孔肯雅热流行与诱蚊诱卵指数的关系, 调查白纹伊蚊成幼虫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状况。 方法 基孔肯雅热流行期间, 通过诱蚊诱卵器和布雷图指数调查蚊虫密度和采集蚊虫, 用实时荧光PCR和细胞分离2种方法对野外捕获的白纹伊蚊体内病毒进行检测。 结果 确认基孔肯雅热暴发流行后, 启动包括应急灭蚊的综合控制措施1周后,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下降到5 以下;采集的蚊样品按照时间和地点分成27份进行病毒检测, 成蚊标本都显示病毒阴性, 有3份乙醇浸泡处理的蚊幼虫标本为可疑阳性, 占总幼虫标本(24份)的12.5%。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均为阴性。该社区共报告病例253例, 应急控制在22 d结束。 结论 基孔肯雅热暴发 流行时, 诱蚊诱卵器法作为应急灭蚊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 尤其在成蚊控制效果评价和捕获成蚊检测带病毒指数上有优势 , 流行期间白纹伊蚊对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率、传播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2, 23 (6): 492-495.
广东省清远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蚊虫群落动态变化规律
刘文华, 林立丰, 蔡松武, 吴军, 段金花, 邹钦, 阴伟雄
摘要951)      PDF (984KB)(909)   

目的 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病媒蚊虫群落特征和演替动态变化,了解主要传播媒介蚊虫种群动态及与城市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诱法,连续4年在清远市调查蚊虫种群密度。结果 此次调查清远市蚊虫有致倦库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5种;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群落种群数量的92.27%;其次为骚扰按蚊,占3.98%;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数量较少,各占1.62%;中华按蚊仅占0.51%。在研究期间,比较2006年与2008、2009年数据,结果 表明群落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致倦库蚊在种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白纹伊蚊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中华按蚊在种群中逐渐消失,三带喙库蚊在群落中数量波动较大。不同蚊种在夜间呈现不同活动节律,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19:00-22:00其密度逐渐增加,高峰主要在21:00之后;白纹伊蚊在夜晚各个时间段都有活动,活动高峰主要在20:00之前;骚扰阿蚊呈现与白纹伊蚊相似的活动规律。结论 清远市在城市化过程中,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逐渐增加,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三带喙库蚊则在不同年份中波动较大;传疟媒介中华按蚊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加强登革热和乙脑媒介的监测和防控。

2011, 22 (6): 561-563.
4种不同液体蚊香在野外对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控制效果研究
刘文华,蔡松武,吴军,林立丰,段金花,邹钦
摘要1305)      PDF (326KB)(1023)   

【摘要】 目的 研究 4 种电热液体蚊香〔 0.12%四氟甲醚菊酯(A),0.17%四氟甲醚菊酯(B),0.86%四氟苯菊酯(C), 0.86%四氟丙炔菊酯(D)〕在野外对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的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人诱法,比较测定控制蚊虫前、后密度的下降率,调查蚊虫密度。结果 试验主要蚊虫为传播乙脑的三带喙库蚊和致倦库蚊。蚊香样品中仅有样品A使三带喙库蚊的密度下降率>80%,样品B、C和D使三带喙库蚊密度下降率均<80%;蚊香样品 A、C、D使致倦库蚊的密度下降率>80%,样品B使其密度下降率在70%~80%之间。结论 4种蚊香样品在现场有良好的驱避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的效果,但是蚊香B的驱蚊效果要差于蚊香样品A、C、D,野外试验结果与实验室药效有差别。

2009, 20 (6): 505-506.
洪涝灾害病媒生物的应急控制
邹钦
摘要1164)      PDF (357KB)(959)   

【摘要】 根据长江流域及广东省近年来发生的洪涝自然灾害,对灾害发生后救灾防病中病媒生物控制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阐明洪涝灾害期间病媒生物蚊、蝇和鼠害的发生及其传播疾病特点,提出洪涝灾害病媒生物控制必须遵循的原则与应急控制技术措施。洪涝灾害发生后,要迅速开展救灾防病宣传教育工作,发动群众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垃圾、粪便,减少虫、鼠孳生地,是洪涝灾害时期控制病媒生物危害的治本措施;开展快速杀灭成蝇、成蚊和鼠类,迅速降低种群密度,是夺取抗洪救灾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关键措施;做好洪涝灾害期间病媒生物控制效果的评价,做到有的放矢,防止药物浪费和污染环境。

2009, 20 (3): 253-255.
德国小蠊防制中的误区及其策略
邹钦
摘要402)      PDF (54KB)(579)   
广东省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研究
易建荣;林立丰;段金花;吴军;蔡松武;邹钦;张贤昌;阴伟雄;卢文成;陈文胜
摘要1203)      PDF (189KB)(731)   
目的 探讨广东省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 经对广东省5市所捕捉的769只褐家鼠、303只黄胸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1.69%和12.21%,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0.36和131.96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和褐家鼠均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产生抗药性个体。结论 以黄胸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同时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常用杀虫器械操作技术
邹钦
摘要485)      PDF (85KB)(778)   
旅客列车有害生物滋扰侵害乘客调查分析
邹钦1;陈建国2;戚剑雄2;陈旭璋3;蓝永强3
摘要818)      PDF (98KB)(636)   
目的查明旅客列车有害生物滋扰侵害乘客的种类,为有效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访视法调查有害生物滋扰乘客的过程及危害症状,采用药激法、粘捕法及人工诱捕法调查造成危害的虫种。结果滋扰乘客的有害生物为飞行害虫,滋扰后人体症状为粒状红斑,奇痒,发生于人体裸露部位。人工诱捕采集到白纹伊蚊和致倦库蚊。结论白纹伊蚊是滋扰乘客造成危害的主要虫种,关闭门窗、滞留喷洒杀虫剂、涂抹驱蚊油是防止滋扰的有效办法。
列车灭蟑灭鼠承包有偿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邹钦
摘要401)      PDF (69KB)(631)   
空调旅客列车发生蚊虫滋扰的原因及调查分析
邹钦
摘要386)      PDF (413KB)(478)   
铁路消毒、杀虫、灭鼠专业队伍现状与对策
邹钦
摘要418)      PDF (68KB)(513)   
空调旅客列车鼠害防治研究
邹钦; 陈建国; 辛志玲
摘要422)      PDF (593KB)(542)   
甲由药杀灭旅客列车德国小蠊效果观察
邹钦; 辛志玲; 李鑫; 林木泉
摘要433)      PDF (408KB)(565)   
深圳新客站灭鼠组织措施与技术方法探讨
邹钦; 陈建国; 林木泉; 王粤民; 辛志玲
摘要1145)      PDF (1219KB)(585)   
本文报道大型现代化深圳火车站灭鼠工作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方法。实践表明:铁路客运站灭鼠工作实行责任承包、专群结合,是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在控制鼠害过程中,采取定期监测与鼠情报告、急性灭鼠剂与慢性灭鼠剂、化学药物与物理器械、突击灭鼠与日常防鼠、重点杀灭与全面投药"五结合"的技术方法,鼠密度从交付使用后的32.46%下降到0.47%(粉迹法),并保持在3%以下;降低基建工地和外围环境的鼠密度、切断老鼠侵入和扩散的通道,是控制新客站鼠害的关键。
一起昆虫接触性皮炎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邹钦; 游铁衡; 姜浩夫
摘要419)      PDF (652KB)(546)   
城市住宅蚂蚁种类调查与防治初报
邹钦; 曲慧敏
摘要440)      PDF (288KB)(540)